查看原文
其他

没想到萧山这家老年食堂这么好吃!网友发帖火上网络,有人开车几小时赶来…

高艺炯 萧山网 2024-04-13


最近,不少年轻人开始打卡老年食堂。老年食堂不仅为老年人服务,也成为年轻人的“香饽饽”。日前,萧山一家老年食堂就在网络上收获了一波关注:


“我本来只是想试试老年食堂的饭菜,尝尝鲜,就搜了一下家附近的社区食堂,没想到还真搜到了一个。”网友@洱海贝母的一次偶然尝试,没想到打开了新天地。回去的路上,她还在回味泡菜鱼和皮蛋豆腐里放的几滴小磨香油,以及那道特色臭豆腐,“先炸成脆壳再裹了一层浆,外皮酥脆,里面的豆腐芯依旧是很嫩的,真的很好吃!”


她把惊喜的心情分享在社交媒体上,马上就有不少点赞和评论。


还有人认出了这家食堂:

“以前在翠苑四区,菜做得很家常,对老年人很友好。”

“这家店是很好吃生炒鸡、泡菜鱼、蒜香鸡翅。”


这家老年食堂到底有何魅力,记者前去探了探。


1

有人穿过大半个杭州赶来


在杭二棉,没有人不知道竹桥头,而这家“网红”老年食堂就开在这附近。


钻进小弄,过了桥,很快便能看到“萧山区北干街道工人路社区百老惠餐厅”几个灰底白字。老板名叫扈有清,杭州人,提起网上评价的“网红食堂”,他只是摆了摆手:“也没有那么夸张,一些家常小菜,都是网友的美誉而已。”



百老惠餐厅面积并不大,一个大厅外加两个小包厢,原木风装修点缀了一些绿植,进门口的LED屏幕上显示当日中午的套餐菜式。



这里每天中午10:30-11:30,下午16:30-17:30,专供老人用餐,一天有30多位社区的老人来这里吃饭,1荤2素1汤和饭外加当季水果和点心,一份套餐仅需8-10元。



帮厨顾阿姨告诉记者,如果老人有特别的口味和中意的菜,可以跟厨房说一声,有材料便能现做,“有时候老人来会想吃面,像片儿川、肉丝面之类的,我们都可以起锅现烧。”



接待完老年人,这家食堂就摇身一变,成了专门迎合年轻人口味的私房餐馆,可以对外营业。


打开满满两页菜单,杭帮菜的味儿特别浓,酱鸭、白切肉、蛋黄鸡翅、红烧仔排、钱江肉丝、糖醋里脊、三鲜汤、雪菜时件⋯⋯



泡菜鱼是这里的招牌,不管新老食客,来了都会点上一道。泡菜是老板娘李琴亲手做的,原料就是新鲜扁包菜,手艺秘制,外加腌萝卜、嫩藕带,小火炖出白汤,吃完鱼片后碗底还有半碗蔬菜,搭上碗小米玉米饭,酸辣鲜香。


泡菜鱼

特制臭豆腐


令人又爱又恨的臭豆腐跟黑鱼巧妙搭配,看似不可能的组合,却在两种氨基酸的作用下,成就一道双臭黑鱼,让不少人牵肠挂肚。


“泡菜鱼、瓦片鱼、双臭黑鱼,这些菜都跟了我十几年了,别的地方少有。”扈有清说,食堂搬迁以后,不少老客还会私信他,专门寻了地址赶来,远的甚至开车几个小时,穿过大半个杭州,只为了这一口。


2

前身便是“老网红”


今年六十岁的扈有清经常一身棉麻T恤,黑框眼镜,眼神深邃,认识他的人,觉着这老板少了商人的戾气,多了几分禅意,但他形容自己面相更似“苦行僧”。



在入这一行之前,扈有清做过很多行当,批发海鲜水产,卖过蔬菜瓜果,开过食品店,只不过每样都没做多久,“几乎能做的生意都做过了。”他半开玩笑,在商海多年,有失有得,反倒练了心境,“可能年纪大了,更倾向于平和的日子。”所以当朋友提议,要不要承包开办老年食堂,他没有多犹豫便应了下来,没想到这一干就是十几年。


百老惠餐厅并非是扈有清承包的第一家,在此之前,他的老年食堂开在西湖区翠苑四区。


十多年运营,翠苑四区老年食堂在当时已经是杭州知名度较高的“5元食堂”,低价质优,味道好,且十几年不涨价,后来被各大媒体报道,火了一把,成为了老城区的“小网红”。


生意火爆的时候,几十平的小食堂排满了人,这个时候,老板扈有清时不时会“清理”一批食客,“人太多,老年人来就餐体验就不是很好,实在需要等很久的,还是会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不要排队了。”


翠苑四区老年食堂


2020年初搬到萧山以后,扈有清开启了他的老年食堂“第二人生”。至于搬迁原因,他没有回答,只是叹了口气说有点可惜,“就好像自己把孩子养大,都12岁了,不得不分开的感觉。”


他和他的食堂都需要重新适应环境,只不过这个开头,因为疫情并不顺利。


事实上,准备开社区食堂前,扈有清做过调研,社区食堂经营难度普遍较大,有人劝他别开,但他发现县城里有部分高龄独居老人出行不方便,买菜做饭是很困难的事情,“不求赚多少,不亏就行”。


但实际情况比想象中艰难。


老年食堂本身就是半公益性质,成熟的社区食堂并不只是为老年人服务,而是社会化餐饮的补充,可以覆盖数量庞大且不方便开火的青年独居群体、有孩子没时间做饭的双职工家庭乃至对稳定三餐有需求的群体。


但疫情期间,这部分群体客量锐减,维持经营,已经足够让扈有清锁紧了眉头。妻子李琴从未见过这样落寞的丈夫,“很多朋友叫我们别坚持了,何必呢……”她从贵州遵义远嫁至此,跟了这个男人就决定给他足够的支持和信任,“我只管负责好厨房,其他的我都信他。”李琴告诉记者,只要丈夫不后悔决定继续,她也会跟到底。


3

“下次再来”


跟李琴想的一样,扈有清决定咬一咬牙,再熬一熬。


他很明白,食堂不仅提供食物,还有一种托底般的安全感。“很多老人一日两餐习惯了来这里吃,疫情期间买菜做饭更加不方便,老年食堂突然关了,他们怎么办?”


一边为营收焦虑,一边在与老人们的相处中,扈有清又感觉到人生的焦虑得到安抚。在整洁宽敞的社区食堂里,老人家拉家常,小孩子会对他笑,就像邻居们拼了一张大桌子吃饭,边吃边聊,其乐融融,他形容这是一种“国泰民安的感觉”。


图源:萧山北干


“老人们年轻时吃过很多苦,现在老了,国家和社会对老人的关心照顾特别多,对他们来说,只有两个目标:怎么把身体保养好,怎么每天开开心心过。”他喜欢和老人们聊聊天,有时候空了还会拿上些水果,去老人住所坐一坐。相处熟络了,很多老人把他当作儿子看待,这已然超过普通顾客之间的情义。


而“开一家有情义的店”一直以来都是扈有清的心愿。


所幸再大的困难都有过去的时候,今年,食堂的运营逐步进入正轨,老客介绍了新客,新客带来新朋友,社交网络的发展,也让这家藏在棉北里小巷的老年食堂被更多人看到。李琴告诉记者,今天中午刚有一桌包厢的客人,从良渚慕名而来,点名要尝尝泡菜鱼和特色臭豆腐。


生意好转,扈有清并没有呈现多少喜悦,就像他说的,这些年心境确实平和许多。但事实上,老年食堂顾客的特殊性,很多时候会让他更重视“珍惜”二字。“来的老人,可能见一面少一面。”他和顾客说的“再见”可能真的是最后两个字,“下次再来”可能永远也兑现不了。


社区里一对九十多岁老夫妇许久没来光顾,扈有清一打听,年初大伯走了,阿姨被接进了养老院,他和妻子拿着水果去看望过,养老院环境很不错,只是他还是会觉得难过。


这或许是三菜一汤能抵达的最沉痛之处。



采访当天,一位大伯来吃晚饭,来得早,就点了一碗现烧的片儿川,扈有清亲自端去,和他寒暄许久。


肉片、倒笃菜、茭白,爆炒过以后添入高汤,上桌的时候,整碗面热气腾腾。闻一闻,是清爽的菜香、肉香、面香。大伯嗦着面,一筷子面,又舀起一勺汤,吹一吹,嗟了一口,轻微地吐出一口气,是惬意的声响。


食罢,店内的客人刚好多了起来。他望了望正在忙碌的扈有清,走之前用不大的声音说了句:“小扈我走了哦,下次再来!”


扈有清停下两秒,回答“哎,下次再来”。




文字 | 记者 高艺炯

编辑 | 顾晨艳

责编 | 金春燕、吴新红

审核 | 张五一


猜你喜欢· 这种养生方法有点“玄”,萧山女子一钻研就是二十多年,全国各地的人都赶过来尝试· 亚运会期间,各场馆怎么走?16条地铁接驳线与4条亚运场馆穿梭线将开通· 双休日注意防暑防晒!下周冷空气来了……· 杭州育儿补助明起申领,一次性发放!· 新能源号牌是否限行?特殊情况确需通行怎么办?杭州亚运临时交通管理热点疑问解答

长按识别二维码 关注我们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